01.人家只想買好看又耐用的燈
消費者在購買燈具時,首先看重的是質量和設計,兩者占比達到39%。而價格因素只占13%。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當前大部分燈具產品的弱項正是質量和設計。聯想到雙11期間,海外購也大幅提升的場景,不難理解,生活水平提高了,老百姓對品質的追求遠超過眾多傳統企業的預估。這個時候,還一味只打價格戰,就是無視市場需求,南轅北轍了。
02.燈飾品牌有哪些,“我”還不熟悉
與通常情況下,品牌在購買決策中占重要甚至首要因素相比,燈飾品牌因素占比只有11%,實在過低。可見,燈飾品牌在廣大消費者心目中還尚未真正形成品牌影響力。 金達、寶輝、新特麗這些在行業內響當當的名字,與雷士、歐普等大眾品牌相比,仍然只能算行業品牌。 當然,品牌在終端影響力與行業特性有關,畢竟相較于手機等消費品,燈飾購買頻率低,以至于整個行業的品牌影響力都有限。 另一方面,對廣大燈飾企業來講,也是很好的機會,畢竟行業競爭還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,還有大把的機會脫穎而出。
03.安全和材質因素各占10%
這兩項因素占比反映出消費者對于產品安全的重視,目前發達國家對燈具安全要求顯然更嚴格;也反映出消費者對產品質感和品味的需求和提升。